在阅读本文之前富腾优配 ,真诚邀请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,也能带给您一种全新的参与体验。非常感谢您的支持!
提到故宫,几乎所有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都是那金碧辉煌、庄严雄伟的宫殿景象。然而,在历史的长河中,随着王朝的衰落,故宫也经历过一段破败凋零的时期。尤其是在慈禧皇太后被迫仓皇西逃时,整个紫禁城变得人烟稀少,宛如一座空城。正是在这样动荡的时刻,一位日本摄影师进入了故宫,拍摄下了这座皇家宫殿沉寂凄凉的另一面。那么,当慈禧急忙逃离时,那时的紫禁城又是一副怎样的模样呢?
鸦片战争结束后,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,西方列强随即展开了对中国的掠夺行动。不仅如此,西方在经济、文化等诸多领域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冲击,使得我国原本稳固的经济体系面临崩溃边缘。这一连串变化直接导致大量农民和传统手工业者失去生计来源,生活陷入困顿。生活的重压之下,他们纷纷反对外国的入侵和影响,最终引发了义和团反帝运动。
展开剩余87%义和团的活动直接威胁到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,列强们以保护自身安全为由,于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联合组建了由八国组成的联军,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。尽管他们打着自卫的幌子,这场战争实质上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,列强们企图通过这场战役进一步瓜分中国,攫取更多的利益。
1900年6月11日,约两千余人的八国联军乘火车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,但沿途遭遇了义和团的袭击。尽管义和团装备简陋,但团员们英勇奋战,成功打死打伤敌军三百余人,迫使八国联军一度退回天津。6月中旬,八国联军再次发动进攻,目标直指大沽口炮台。清军奋力抵抗,击毙敌军两百多人,但因守将罗荣光牺牲,指挥体系瓦解,炮台最终失守。紧接着,敌军加大攻势,6月14日天津陷落。
8月4日,随着援军抵达,八国联军兵力扩充至两万余人,向北京挺进。仅用一夜时间便攻破了京城。慈禧在紫禁城内清晰听见远方炮火轰鸣,深知义和团和清军根本无法抗衡八国联军,早已做好最坏准备。当八国联军逼近时,她甚至赐死了宠妃珍妃。
慈禧虽然预见到北京城难以守住,但攻城速度之快仍令她措手不及。8月14日晚,她如常入睡,然而不久李莲英仓促跑进殿内,告知敌军已攻入城中。屋外枪声骤然响起,李莲英建议慈禧暂时避难。慈禧虽有所警觉,却因逃跑需做好充分准备,加之不信敌军会如此迅速,暂未行动。
然而,当她刚起身准备用早膳时,一颗流弹击中乐寿堂西偏殿的屋顶,清脆的击打声让慈禧心头一紧。她立即下令将皇帝、妃嫔等集结于乐寿堂,准备随时出逃。慈禧为掩人耳目,梳成汉族老妇人常见发型,狠心剪去了自己珍惜的指甲,换上素净的平民衣裳。光绪皇帝则被装扮成一名普通小商贩,其余妃嫔也纷纷换装。
因事态紧急,部分妃嫔未接到换衣命令,只能留守紫禁城。面对未知的命运,她们面色惨白富腾优配 ,仿佛死灰。出逃时,慈禧没有乘坐华丽轿车,而是从大车店租了三辆马车。换装之后,大家彼此难以认出,宫女太监仔细辨认,按序登车。为避免引起注意,车队仅有三辆,众多随从只能挤在最后一辆车中。
为了不暴露身份,慈禧未带走任何贵重物品,只携带了一些零散银两。车队出宫后直奔德胜门,避开大道,穿行于狭窄泥泞的胡同。正值雨季,道路湿滑,马车颠簸不已。抵达德胜门时,门前聚集了大量逃难百姓,堵塞了出路。幸遇一位军机处官员引导,才使慈禧一行顺利脱离城门。
出了城,众人在德胜门附近稍作停留。慈禧深思熟虑后,决定不沿主路北上,而是转向西行,进入农田掩护下的乡间小道继续前进。她虽携带银两,原以为途中可购得食物,但因战乱人烟稀少,根本无处花钱,一路饥肠辘辘。
直到抵达怀来县时,慈禧一行暂宿鸡鸣驿站。知县吴永闻讯赶来,慷慨备下小米粥和窝窝头。平日里,这些粗粝食物慈禧必定不屑一顾,但此刻却让她心满意足。吴永也被任命随慈禧西行。
经历早期艰难后,慈禧一行在官员接应下继续西行,最终顺利抵达太原。但她嫌弃太原物产匮乏,无法满足生活需求,于是转向西安,太原负责接待的官员甚至因此自尽。抵达西安后,远离洋人威胁的慈禧恢复了奢华生活,每日享用百种佳肴,宫殿布置依旧恢宏堂皇。此次西逃虽狼狈不堪,但慈禧竭力维持昔日尊贵形象。
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,首先对义和团发动猛烈攻击,迅速瓦解了他们对东交民巷的围困。面对八国联军先进武器,义和团无力抵抗,被迫撤离北京。八国联军最痛恨义和团,攻城后大肆屠杀团员,尸体被弃街头,无人敢为其收尸。
最初慈禧对义和团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,意图让他们抵挡侵略者。但见其无力,随即断然与义和团划清界限。西逃途中,慈禧仍心系京城事务,下令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回京议和。为讨好列强,她在太原发布诏书,称乱局由义和团引发,命令遣散义和团,反抗者必严厉镇压。义和团在被清政府背叛后,抗争逐渐消散。
八国联军兵临紫禁城时,慈禧已带众人逃离,宫殿空荡荡,仅余几名太监。士兵们轻松进入这座神秘的皇宫,统帅还允许抢掠三天。京城名胜惨遭破坏,圆明园更是被彻底毁灭。紫禁城内,虽有部分珍贵文物被提前运往承德,但仍有大量宝物被疯狂掠夺。
太和殿前镀金铜缸被侵略者用刺刀刮去镀金层,留下斑驳刮痕,其他文物命运不言而喻。紫禁城不仅被抢掠,还成了八国联军士兵的游乐场,许多人坐在龙椅上体验当皇帝的感觉并拍照留念。令人讽刺的是,带路的竟是留守宫中的太监。
除了士兵外,还有一些随军人员进入紫禁城,其中包括日本建筑学家伊东忠太和摄影师小川一真。伊东忠太被眼前的景象震撼,便让小川用相机记录紫禁城的全貌,这些珍贵照片让后人得以窥见当时的真实情景。
小川一真拍摄了午门,照片中红漆斑驳剥落,屋顶多处损坏,显示清政府的衰败连门面都难以维护。相比之下,太和门状况较好,但前方空地杂草丛生。一张照片中,一名孤独的小太监缓缓走过金水桥,昔日宫廷繁华已不复存在。
他们还拍摄了太和殿内景,正中龙椅赫然在目。平时此处对外关闭,皇帝也仅于大典时入内,如今大门敞开,令人唏嘘。龙椅上方悬挂着乾隆亲笔题写的“建极绥猷”匾额,后来袁世凯称帝时被取下,此匾也因此失踪。新中国修复故宫时,专家依据历史图稿重制此匾,现存为仿制品,小川的照片成为唯一见证原貌的珍贵资料。
摄影师对龙椅细节尤感兴趣,拍摄了许多清晰照片。随后,他还记录了保和殿、养心殿等处,养心殿保存较好,仅天花板略显陈旧;保和殿和储秀宫则破败严重,尤其储秀宫为慈禧的寝宫,其衰败更显清政府国力之薄弱。
虽然八国联军士兵在紫禁城自由出入,抢掠文物,却未对宫内妃嫔及宫女动手,这在当时是种无言的默契。列强明白,若想从中国获益,必须与清政府谈判,他们无法长久管理庞大人口,不愿触碰清政府底线。
历时近十个月的谈判后,李鸿章与列强达成《议和大纲》。慈禧得知自己未被列为罪魁祸首且地位得以保留,欣喜若狂,立即表示会尽力满足列强要求。清政府因此加重对百姓的掠夺,民众生活更加艰苦。
1901年10月6日,逃离紫禁城一年多的慈禧回归北京,街道两旁聚集众多百姓迎接,场面一时风光。然而,此后中国步入更为黑暗的岁月。日本摄影师留下的紫禁城照片,生动记录了清朝衰败的景象。昔日昏庸政权让无数百姓陷入苦难。如今的国家日益强盛,历史教训不应被遗忘,应时刻警醒,确保那段黑暗不再重演。
发布于:天津市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